节能灯利在于节能 弊在于污染/LED大功率投光灯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11-11 浏览次数:
一只小小的节能灯,近日引发两方争议。多位光电领域的专家对包括LED灯在内的节能灯十分推崇,认为“如果全国50%的光源使用LED灯,年 节电量将相当于再建2.5座三峡电站”。而另一方则大唱反调,一只废旧节能灯平均含汞约0.5毫克,足以污染约180吨水及周围土壤,由于节能灯的回收环 节存在缺口,极可能浪费的社会“大资源”,远远大于其节约的“小能量”。
光电专家说错了吗?当然没有。是另一方在危言耸听吗?显然也不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如何放大益处、降低危害。同样道理,快速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必然积累一些问题。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发展,人民的幸福也依赖于发展。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发展会带来一些苦恼,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就是代价之一。只要发展,就不可能对环境没有影响,这如同人要生存,就离不开吃喝拉撒睡。不仅我们国家,国外也这样;不仅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也这样;不 仅过去是这样,可预见的未来也是这样。
这就像阳光与影子一样不可割裂。一边享受阳光,一边却要抛开影子,只能说是异想天开。经济增长,多多少少会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如果我们为 了环境问题而固步自封、拒绝发展,那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如果我们为了经济发展而罔顾环境承载力、无视资源底线,则是竭泽而渔。诚如央视近日有关“你幸福 吗”的微博调查中一位观众所言,“生态环境好,不一定幸福;不好,一定不幸福。”走牺牲环境求发展的路,人民不可能答应。因此,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 寻求平衡,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尽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零污染、零排放如同永动机一样不可能实现,但只要发展必有排放,绝不该被妖魔化而成为某些地方发展高污染、高排放产业 的借口。西方发达国家过去上百年的实践说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可控的。透过库兹涅兹曲线,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环境呈先恶化而后逐步改善的趋 势。在产业结构第一次升级中,主要经济形式由农耕过渡为工业,资源消耗增大,污染物排放也持续增多,环境质量随之下降。而通过产业结构的第二次升级,技术 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地位上升,对资源的摄取与污染物的排放反而减少,同时随着政府对环保的投入加大及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如何走出一条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如何在顺利实现新的绿色革命的同时实现国民财富的大幅度增加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改善,成为我国一件具有 重要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必然是一个核心内容,环境保护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所谓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其 本质就是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一方面,环境保护要求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激励经济行为主体努力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经济效益。另一 方面,环境保护制约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绝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一结论在河北霸州等地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印证。环境保护的要求改变了市场准入条 件,促使那些落后的技术和产业被淘汰出局,从而使先进生产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没有影子就没有阳光。发展经济不可能对环境没有影响,这一点我们无需回避;但如果选对了路子,则可以减少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从“发展绝不只是经济增长”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发展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是成长的烦恼,更是深刻的启示:探索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形势使然、出路所在。